新闻资讯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PM2.5这些年经历了什么? 中间还穿插了臭氧上位

添加时间:2020-10-26   浏览次数: 次    【 】   打印   关闭窗口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公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细颗粒物(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下降比例,以及其他7项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约束性指标已提前完成。
 
  PM2.5,一个曾经“穷凶极恶”的代名词,究竟经历了什么?而现在开始“成双成对”出现的“PM2.5&臭氧”,是怎么确定“协同防控”关系的?
 
  时间线回到2013年,彼时PM2.5还是“致霾真凶”,2013年元旦新的空气质量标准把PM2.5纳入了监测体系中,让各地配备的新PM2.5检测设备开启了地图炮盯防。
 
  “PM2.5爆表”在监测设备发挥作用,各项数据集中公开后成为一段时间的热词,引发了群体关注。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还发布了一份《PM2.5的健康危害和经济损失评估研究》报告,震撼人心。
 
  同年,生态环境部(当时的“环保部”)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方案》,明确要求重点推进PM2.5污染防治,细化了2011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各项内容。
 
  巧的是,《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也是2013年发布的,拟定1.7万亿大气污染治理相关投资,重重地拨动了环保产业中的一根弦。而面对PM2.5的威胁,计划也直接给未来5年的PM2.5治理抛出了具体量化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曾在一份文件中提出,将PM2.5指标考核结果纳入领导班子考核评价中,并且实行“一票否决”。当时还有消息称,所谓的“一票否决”或将向全国其他省市推广开来。
 
  2014年,很多人应该对“****蓝”这个热搜还有深刻印象。挑动群众神经的不仅是****会议期间如洗的蓝天,还有对常态蓝的深切期盼,在这种普遍心理的驱动下,PM2.5这个大气环境主要污染物自然是站在风口浪尖上的。
 
  “蓝天意识”的觉醒还在持续发酵,重点区域,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更是首当其冲。
 
  2015年,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大气污染治理措施过后,统计数据显示,上述三大重点区域的PM2.5平均浓度实现大幅下降,全国74个重点城市降幅也蔚为可观。“空气质量的改善是有目共睹的”,结论一边倒。
 
  当然,也要主抓当时的关键描述——初见成效。而相关部门也早已有了,“越到后面改善越难”的准备,更是打起了12万分的精神,持续奋战。
 
  初战告捷是一种鼓舞,但还不能放松。
 
  2016年,政府报告传导了“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超过80%(未来5年)”的治污压力。多地下发了新要求,PM2.5按量计罚,在基值上下降有奖,上升要罚。据悉,不少地方按“微克”计罚,可高达几十万元。
 
  不过这个时候,已经有“臭氧威胁盖过PM2.5”的声音频频出现。
 
  这也源于研究体系日益完善,攻防手段更加科学,着眼点更加精准,治理和防控规划有重点,也更全面。在这样的监测体系下,臭氧(O3)数据划出的上升曲线与PM2.5的下降曲线形成了鲜明对比。
 
  其实,PM10、CO、CO2、SO2、NO、氨氮等污染物指标的监控从未懈怠,只不过没有撼动过PM2.5“首要污染物”的地位。但O3却不同,来势汹汹更摆出了“逼宫上位”的架势,逐渐在很多城市一举把PM2.5拉下马,棘手程度直飙前者。
 
  以三个重点地区为例,2013年臭氧还在第二位或者第三位,1年时间珠三角地区臭氧就直接取代了PM2.5,成为首要污染物。在各项环境报告中,关于“臭氧污染天数增加”的描述也越来越多。
 
  “形成臭氧来源的因素比PM2.5更多,治理过程也会比PM2.5更复杂”,这样的结论将臭氧污染研究和治理的重要性解析地很直白。至于有多复杂,环保在线已经从各个方面进行过解析,并持续关注相关研究和治理发展,在此不赘述。
 
  PM2.5问题还没彻底解决,臭氧污染就跑出来作乱,这肯定不是什么好消息。所幸,年复一年对PM2.5的围追堵截有了经验,出了成果,还是让人对大气污染治理方向颇为认同的。
 
  2016年,全国PM2.5平均浓度为4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更是完成了“三连降”,强心剂作用显著。
 
  近两年,巩固PM2.5治理成果,重点关注臭氧污染的抬头,尤其是高温天气下这位“隐形杀手”更是不容小觑。于是就演变成,“臭氧”这个名字开始与“PM2.5”出双入对,成为大气污染治理黑名单上的“2大巨头”。
 
  臭氧污染渐趋常态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2016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86%(288个)出现臭氧污染超标现象”,那么下一步的计划该是什么呢?
 
  “未来10-15年,甚至20年,PM2.5仍然是我们国家最重要要防治的污染物”“如果说PM2.5还有十到十五年,我们臭氧控制还需要二十到三十年”——柴发合。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深入贯彻《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具体要求,继续推进四大结构优化调整,推动PM2.5和O3协同治理”——生态环境部。
 
  “十四五”期间,要把PM2.5和臭氧的协同控制纳入日程,这是业界的普遍声音。
 
  一方面,业界清醒地认识到,PM2.5浓度持续下降意味着各项措施的落实大获成功。但阶段性的胜利还要面临一个个“硬骨头”,这是蓝天保卫战中必须攻克的重难点。
 
  另一方面,臭氧污染也不容忽视,而我国空气质量管理已经进入PM2.5和臭氧协同防控的深水区。“十四五”期间,PM2.5和臭氧的协同治理会成为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目标之一,布局不可逆。
 


回顶部
Copyright © 河北华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