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制定这部法律?
“长江保护法是我国首部有关流域保护的专门法律,是一部分量很重的法律,不仅关系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而且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发布会如是回应。
其重大意义何在?
1、根据关于长江保护的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为行为准则
2、对长江所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依法强化生态系统修复和环境治理,切实保障长江流域生态安全
3、针对长江保护中所面临的部门分割、地区分割等体制和机制问题,在法律层面有效增强长江保护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4、根据使长江经济带绿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战略部署,依法推动长江流域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针对哪些突出问题?
1、城市和工业污染的治理任务依然繁重;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亟待突破;水生态问题突出。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着重做好3个方面工作:1、继续推进城市黑臭水体、工业园区、入河排污口和自然保护区的重点整治等四个专项行动;2、坚持三水统筹,统筹水环境、水生态和水资源等要素,系统谋划“十四五”期间的长江流域保护工作;3、搞清楚长江生态流域的环境问题在哪里,症结在哪里,对策在哪里和落实在哪里。
有哪些亮点和特点?
“针对特定流域的全国性法律,长江保护法是第一部”,其主要特点表现在:
1、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2、突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基本要求;3、做好统筹协调、系统保护的顶层设计;4、坚持责任导向,加大处罚力度。
如何做好贯彻落实工作?
1、加强学习宣传,全面提升法律意识(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把学习宣传《长江保护法》作为一项重点工作,积极配合全国人大做好法律的宣传释义、分析解读工作);
2、推动完善配套法规,健全法律制度体系(领导小组办公室将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长江保护法》配套规定制定和相关法规规章等修订完善清理工作);
3、强化工作措施,落细落实工作任务;
4、加强统筹协调,推动形成工作合力。
关于生态流量管控
生态流量是维系河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提升河湖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的基础。制长江保护法在我国法律中首次建立了生态流量保障度,即:建立生态流量标准、提出生态流量管控指标;将生态水量纳入年度水量调度计划;将生态用水调度纳入工程日常运行调度规程。
发布会透露,目前,长江流域已编制完成了20条重点河湖生态流量保障实施方案,开发了生态流量监管平台,实现了30条河流、2个湖泊62个控制断面实时在线监测。
如何与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的衔接?
与其他相关法律相比,长江保护法既有不同的侧重领域,又存在较密切的衔接关系,不影响相关法律在长江流域的适用。其注重了三个突出,明确了四个禁止,提出了五个保障,明确了六个要求。
立法机关如何推动?
1、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要全面准确理解法律的主要内容和重要制度,切实抓好学习宣传贯彻工作
2、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专门向国务院办公厅发函,要求按照立法法的规定及时制定出台配套规定
3、对现有的涉及长江保护法的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
4、202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拟安排听取和审议国务院关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报告
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如何做?
1、开展长江流域生态保护修复重大问题研究
2、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修复规划,按照规划组织实施好长江流域重大生态环境修复工程
3、按照突出安全功能、生态功能、兼顾景观功能这样一个次序,以系统的观念推进长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系统化保护修复
4、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修复
自然资源部也同时表示,长江保护法是我国首部流域性的综合立法,本部将建立长江流域自然资源底图和自然资源监测网络,为实现长江流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目标而努力。
对以后的流域立法有什么影响?
“长江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针对一个流域的专门法律,其立法理念、制度设计和立法工作经验对其他流域立法包括黄河保护立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全国人大环资委相关发言人如是回应。
关于实施长江“十年禁渔”
实施长江“十年禁渔”,是“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性、标志性工程,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修复水域生态功能、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要始终保持非法捕捞高压严打态势,大力推动长江野生江鲜禁售禁食,加快补齐长江渔政执法能力短板。
农业农村部称,长江保护法明确要求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和沿江地方人民政府,建立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标准体系,制定珍贵、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计划,组织开展长江流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加强水生生物重要栖息地保护,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生产性捕捞,加大对有关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和处罚力度。
为此,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工程建设、航道整治、岸线利用、挖砂采石、取水排污等涉水活动的论证审批和规范管理;落实珍稀濒危物种拯救计划;加快出台《长江水生生物保护管理规定》,探索以鱼控草、以鱼抑藻、以鱼净水的生态绿色发展道路。
发布会也回应,要正确认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持续强化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夯实绿色发展基础;加快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引导形成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协同推进的新模式。